

11月16日上午,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在广州主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中山市人民政府负责人,介绍城市体育性格、赛事运行保障、体育产业等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梅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代伟出席。
发布会现场。(曹雅琴 摄)
擦亮“足球之乡”城市品牌
代伟在发布会上介绍,一直以来,梅州将体育融入城市发展,用运动塑造城市品格,以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赛事为契机,持续擦亮“足球之乡”城市品牌,向世界展现“足球为魂、全民运动、体产融合”的梅州富兴配资端,打造有足球特色的体育名城。
足球为魂,百年传承。梅州作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拥有152年深厚的足球历史底蕴,孕育了世界球王李惠堂等一批足球名宿,“一县六国脚”的佳话广为传颂。近年来,梅州职业足球稳步发展,梅州客家队连续四年征战中超赛场。在梅州,“全民踢足球”蔚然成风,“村超”“县超”赛事持续不断、贯穿全年,2025年举办广东省超开幕式和主场赛事,“贺岁杯”“球王杯”足球比赛场次超过600场,参赛球员达3000人以上,参与群众达数十万人,足球已成为梅州的城市象征与文化基因。梅州高标准推进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大力实施足球“双青”工程,自2021年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以来,共输送57人参加国家级精英训练营,其中17人入选国少队,为国家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梅州五华·元坑遗址景区全貌。(连志城 摄)
全民运动,全民全运。今年梅州圆满承办了十五运会群体组足球五人制男子甲组、乙组、老将组和足球项目男子16岁以下组共4项赛事,出色的赛事组织能力和蓬勃的城市活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进一步激发群众支持和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

梅州承办十五运会群众组足球比赛。(林翔 摄)
比赛现场观众们热情似火,为参赛球队加油助威。(林翔 摄)
体产融合,以体兴城。梅州坚持“体育+”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推动体育与教育、文化、旅游及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梅州体育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达115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每年举办超5000场体育赛事,体育锻炼参与率达41.4%。梅州马拉松、南粤古驿道徒步、全国五人足球争霸赛等精品赛事“月月精彩”。发展赛事经济成效显著,中超主场赛事开展的“一场球激活一座城”系列活动,成功入选广东省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2025年五华15场中超主场赛事吸引近20万名球迷。高标准建设五华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集足球训练、赛事举办、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横陂足球特色小镇。梅州还积极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培育了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梅州·平远站、中央红色交通线骑行赛、粤闽健康徒步等一系列品牌赛事IP及体育旅游路线,持续推动体育与产业协同发展,“体育兴”和“产业兴”同频共振。
代伟表示,这次发布会,梅州还为大家展示了梅州足球文创产品、图文展架和足球文化宣传视频,以便大家能更直观了解梅州足球文化以及梅州足球之乡体育城市性格特点。未来,梅州将继续以足球为引领,以全民健身为基础,以体产融合为支撑,坚持开放创新,加快建设有足球特色的体育名城。
从三方面推动足球高质量发展
在记者提问环节,南方国际传播中心South记者提问,梅州承办了十五运群体组男子五人制足球赛、足球项目男子16岁以下组赛事,作为“足球之乡”,梅州如何借助十五运东风,进一步推动足球高质量发展?
代伟指出,承办十五运会赛事,进一步点燃了民间足球的热情,也为梅州足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足球之乡”,梅州也将抓住机遇,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足球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机制设计,完善政策保障。梅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足球改革发展的重要部署,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梅州市青少年足球发展促进条例》,这也是全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足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同时,配套出台一系列改革方案,为足球事业长远发展筑牢法治与政策根基。
二是深化青训体系,加强人才输送。梅州深入实施足球青苗青训“双青”工程,不断完善提升青训体系,聘请外籍高水平技术总监,推进“5200”教练员培养计划(5年内为全市学校培养200名以上中国足协D级足球教练员或足球教师)和“金靴工程”人才引育计划,系统提升青训质量。近年来,梅州已向国家级青训基地输送57名优秀苗子,其中17人入选U系列国家队,谢文能、魏祥鑫、魏志伟等新生代球员已崭露头角。
三是激发社会活力,夯实足球基础。梅州市拥有1067块足球场地,平均每万人场地数量全国领先,梅州构建了覆盖市县镇的足球协会组织网络,支持95家业余俱乐部健康发展。接下来,梅州将继续组织好、举办好“中超”“贺岁杯”“五四杯”“球王杯”“客家杯”等各类社会赛事,让梅州的足球土壤日益深厚。
来源:梅州日报 富兴配资端
红腾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